Categories

工作態度 (1)    方法論 (5)    本土化 (9)    危機管理 (2)    死亡 (1)    自我成長 (1)    自我管理 (3)    決策管理 (1)    版本 (1)    社會 (2)    品管 (3)    風險管理 (1)    效能 問題 (1)    時間管理 (5)    專案 (10)    教育 (1)    產能 (1)    產業 (5)    軟體 (4)    測試 (10)    閒聊 (14)    溝通 (4)    道德 (1)    漫談 (23)    管理 (1)    機器翻譯 (1)    簡轉繁 (2)    翻譯 (8)    booksore (1)    Chinese (1)    Flash (1)    G11N (1)    I18N (3)    Industry (1)    L10N (8)    politics (1)    Project Management (6)    Revision (1)    Software (3)    Testing (4)    Time Management (1)    Translation (4)    UI Design (1)   

2007年11月27日

「少數服從多數」還是「多數暴力」?

這個話題挺有趣的,是「少數服從多數」呢,還是其實是「多數暴力」?

記得應該是小學時,學校為了讓學生們開始有所謂的「民主」觀念,開始教導「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樣的觀念,小一時幹部應該會由老師指定,小二或小三之後幹部就開始用「投票」的方式進行。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多「表決」的事件開始發生,例如贊不贊成該週小考取消?某個自習課可否臨時改體育活動?校外教學要去哪裡等等。

大概自小五小六或國中時,學校課程開始教到自然科學與物理化學,開始介紹到像是牛頓、伽立略等人,這個時期我們學到了,原來在十六世紀以前,人類是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地球是平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註1)。直至「哥白尼」、「克卜勒」、「伽立略」等人相繼提出新的天文觀點,質疑過往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宇宙中心,甚至伽立略還「激進」的提出地球應是繞著太陽而轉,這樣激進的言論不能被教會所接受,伽立略因此終身被禁錮在家中不得與外界接觸。

註1:西元二世紀的「托勒密」認為地球為宇宙中心,其他的天體分別固定在許多不同的球面上,繞地球作圓形運動。


所謂的民主便類似這樣,當你與多數人的意見不同,即使若干年後證明你是對的,但在當時你就是錯的。只是較為先進的民主觀念,希望能夠尊重少數人的聲音,大抵是很多事情並不是明顯的對或錯,只是多數人比較傾向於某種做法或看法,在能力所及,如果能讓少數不同意見的人也能夠有所滿足自是最好。就好比說即使紀律嚴明的軍隊也會特別為素食者另行準備餐點,更別說一般人的宴客也常見會為素食者準備特別餐點。

但是多數暴力是怎麼回事?簡言之就是多數的既得利益者僅為自己的便利而行事,並未去考慮其他少數者應有的權益。

偶爾我會搭乘捷運上班,正好我上班的路線與尖峰時段的人潮方向相反,更詳細的說,我上車地點本身就是個商業區,因此從捷運站出站的人潮相當的多。捷運站在地上畫有進出站的動線,但上班尖峰期,出站與進站的人數比例可能是 50 比 1 ,甚至是 100 比 1 。也就是說突然間湧出 100 人出站,同時卻可能只有 1~2 人進站。即便四部手扶梯動態的調整成三部出站一部進站,但通到卻總是塞滿出站的龐大人潮,大約八成以上的出站人潮無視於地上的動線,大辣辣的逆向走在應屬進站的動線上,大概心想反正沒什麼進站的人嘛,有何不可。僅有大概一至二成的人遠遠的若看到有進站的人靠近,會盡量空出通道讓進站的人得以行進。這就是一種多數暴力的表現。

多數暴力,大概是群居動物的天性吧。偶爾電視轉到 Discovery 或是國家地理頻道,看到拍攝野生群居動物的生態,有時就會看到某些較弱勢的個體被群體所排擠,搶不到較暖的地方避寒,或是搶不到足夠的食物,漸而變成體弱多病,當遇上獵捕者時,則往往成為必然的犧牲品。

想要改善,還是只能盡量自發的去關懷周遭,注意他人的感受,在行有餘力時多給其他人一些空間吧。這種風氣是要靠群體養成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