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工作態度 (1)    方法論 (5)    本土化 (9)    危機管理 (2)    死亡 (1)    自我成長 (1)    自我管理 (3)    決策管理 (1)    版本 (1)    社會 (2)    品管 (3)    風險管理 (1)    效能 問題 (1)    時間管理 (5)    專案 (10)    教育 (1)    產能 (1)    產業 (5)    軟體 (4)    測試 (10)    閒聊 (14)    溝通 (4)    道德 (1)    漫談 (23)    管理 (1)    機器翻譯 (1)    簡轉繁 (2)    翻譯 (8)    booksore (1)    Chinese (1)    Flash (1)    G11N (1)    I18N (3)    Industry (1)    L10N (8)    politics (1)    Project Management (6)    Revision (1)    Software (3)    Testing (4)    Time Management (1)    Translation (4)    UI Design (1)   

2005年3月31日

所謂的名正言順,以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相信名正言順、名不正言不順,這道理很多人都懂,也都認同。簡單講,做什麼事,要做的光明正大,首要條件是要先正名。

這裡不是想要提政治議題,正不正名,在各種領域都會有關,不僅是國家、政治的事務。

在一個團隊裡,總是有一些不同階級的領導者,姑且稱之為領導階層。這些領導階層之間一定有層級關係。某些層級的人具有某些權限,負責某些不同層級的事務。越是影響層面較大的重大決策,就越是要比較高層的人才能做出決定。

如果有個人被指派負責某些會有很大影響的決策,但是他的階層並不夠高,那麼事實上他並沒有辦法做出有效的決策。

道理是本來就在那邊的,並不是有人去講出來,它才變成一個道理的。

想要一個人可以把事情作好,就要賦予它足夠的權限。反過來說,不賦予足夠的權限,別指望一個人可以把指派的事情作好。

換不同的角度來看,被賦予很重大的責任與願景,但是卻沒有被賦予足夠的權限,那麼,事情永遠是不可能會順利完成的,層層關卡,只因為權限不夠,位階不夠。

不是那樣的位階,相對的在很多決策上並沒有資格去做出決定。或者說,並沒有權限去讓這個決策落實。

所以就會到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境地

2005年3月29日

選購NB

最近想要添購一台自己用的NB。有經驗的人都會審視自己的需求是什麼,預算有多少,想花多少錢,以及想要怎樣規格的NB。

我的想法是怎樣呢?
拿來跟PC比較好了,一台全新的PC,連同17吋液晶螢幕,中等以上的規格,約略三萬左右可以買到滿意的。
但是NB呢,拿三萬元所買到的NB,可能約略用兩萬元就可以買到同等級的PC。

這麼比當然不見得公平,但這正是審視自己需求的一種考量。

說說門檻好了,我總喜歡拿硬碟機來當例子。當60GB甚至80GB已經開始成為基本配備時,假定40GB硬碟只要$2,000,你要不要多花$1,000來買80GB硬碟?這時,$2,000我把他定義成門檻價格,或者也可以說是入門規格的底價。

一台全新入門級PC包含螢幕(17吋CRT),總價約略一萬多一些,姑且當作一萬五,這是添購全新PC的門檻。

一台NB的門檻價,假定約略要三萬元,可是,NB不比PC,PC方便擴充。入門機種的PC,主機板多半是All-in-One,嫌效能不足,再另行花個三五千添購獨立顯卡。NB呢,NB多半沒有這樣的擴充能力,因此,在考慮添購NB時,得要提升規格底限才行。

一台三萬元的NB,可能在一兩個月後停產,半年後你開始受不了他的龜速,一年半後你開始想把他丟掉。但是相對於一台三萬元的PC,時間可能延長為一年半後你才開始感覺他的龜速,四年後你才想把他丟掉。

既然這樣,我會建議NB的門檻價要提高,比如提高到四萬,這時,入門價跟門檻價就是兩回事了。

就是說,假設我真的要買NB,我的起始價是四萬,四萬元買的到的規格,是我可以接受的中階產品。

如何?是你的話,你會怎麼選擇?

2005年3月28日

責罵?還是給予鼓勵?

處理事情的方法,需要經驗,也需要智慧。

舉養寵物的例子做一下鮮明的對比。養貓或養狗的書上,多半會告訴你,寵物不全然懂得人們講的字句,但是常見的語句,以及人們講出來時的語氣,包含抑揚頓挫、以及速度是急促還是緩和,其實貓、狗是會辨認的。

寵物犯錯時,主人可能一時火冒三丈,想說牠怎麼講都講不聽,越是生氣越是大聲謾罵,腦子裡可能不會想到為什麼牠會有那樣的舉動,只顧發洩氣憤。這一般而言 是無濟於事。假設是有耐心的去想,牠可能要做啥,可能發現牠其實是肚子餓了,或是想上廁所,或是其實是要跟你告知外面有陌生人靠近!

人跟人之間的溝通,當然複雜很多。但是人跟人,講人話啊!不是應該更容易溝通嗎?

某人犯了個錯,不管大錯小錯,是要罵他呢,還是要給他機會,請他小心一點不要再犯?

那麼第二次又犯錯了呢?第三次再犯類似但不盡相同的錯呢?屢次犯錯呢?

屢次犯錯,或許表示,這當中存在著一些大問題,不是這個人的問題,就是他所處的環境有問題。舉個例子,或許這個人老是被栽贓,因此他老是背黑鍋,資歷問題或是個性問題,默默承擔這莫名的錯誤,真的想要事情能夠改善,那還真得想辦法找出這真正的原因。

所以,處理一件某人犯錯的事件,是要責罵他呢,還是你要給他指點迷津??

2005年3月23日


Well, wanna know where is there and who are in the photos? Posted by Hello

2005年3月22日

建設性的言論

在跟客戶的協同合作開發軟體的過程當中,因為團隊成員的疏失,造成客戶方的不便,甚至是客戶的原定時程受到影響,身為廠商(vendor)的一方,認錯是必要的。但是除了認錯之外,提供建設性的言論更是相對的重要。

單純的認錯道歉與補救,對於團隊形象與公司形象並沒有幫助。認錯、道歉、補救,只是最基本應該要做到的,在此之外,適度的檢討本身團隊的疏失在哪,並告訴 客戶我們有注意到這些問題,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改善方案,或是找出團隊出錯的癥結所在,跟客戶一同討論,看是否有改善空間,類似這樣比較具有建設性的言論, 是比較妥當的做法。

當客戶方有錯,可是自己這方也有錯時呢?例如問題出在於客戶未給予正確版本,或是未充分告知異動;但是自己的團隊並未很嚴謹的去檢視每一項工作,以致於未 及早發現客戶的疏失,像這樣的狀況,正所謂「嚴以律己」。身為廠商,雖不必要一味的矮化、委屈自己,但是更不能隨意的指責客戶本身的疏失,必須用更高的標 準去要求自己的團隊。正因為自己應當是要很嚴謹、很專業,客戶才會放心跟著自己協同合作來開發同一套軟體。

類似這樣的狀況,更是要提供具有建設性的言論,及早告知客戶,我們發現他們哪些地方有些疏忽,導致我們這邊哪些工作受到影響,以及時程受到影響;接著檢討 我們未能及時發現這樣的狀況,然後認真的提供一些可行的改善方案,以及可能的影響,甚至分析各個方案的優劣,提供給客戶作為參考,並請他們做出決定。

怎麼樣準確評估團隊效率

如果想要精確的評估團隊的效率,我想,正確的分析資料是最主要關鍵,其次是正確的分析觀點。

先歸納手上所有可用來作為分析的資料類型,接著找齊這些資料。

至於分析觀點,在分析初期,不妨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取出某一類型的資料作為主軸,再取出另一個想要對比的資料來作為資料軸。

例如,若要分析每個人的產能(效率),以人作為主軸,以產量作為資料軸。
這樣可以很快做出第一張分析表,記得為它套上圖表。

不過,很快的,你應該會發現,光是這樣的分析表,並不足夠。因為每個人所負責的事務並不盡相同,有些任務比較艱難,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有的工作必須等待其他人的結果,就像生產線那樣,你必須等待產線前端完成後你才能進行你的工作。

所以,如果分析表只是很單純的考慮人與產量這樣兩個類型的資料,並不見的能夠精確的反應實際的效能。

這應該是說這樣的分析觀點並不夠客觀。

2005年3月21日

To Leverage Translations and Apply Pseudo-Localization

My collegue ask me one localization question:
If the resource file has a great updated, and I have an old version's translation. How to leverage the translation, and also, how to apply pseudo-localization to those the newly added un-translated strings?

OK, here are the steps, seems to be a long list, at least it works.
To leverage translation from old version, you need to:
1. Create a new Catalyst TTK project file
2. Insert the original English RC file which was sent out for translation
3. Save this TTK file (OldRC.ttk)
4. Right-click on Resource.rc in Navigator window, and then select "Import Translations" function
5. Find the translated RC file which was translated from the same version as mentioned in step 2, use it as input file, wait for importing complete.
6. Save thsi OldRC.ttk
7. Create a new TTK project file
8. Insert the latest Resource.rc
9. Save this TTK file (NewRC.ttk)
10. Select from menu Tools -> Leverage Expert
11. Select OldRC.ttk as input file, wait for leveraging complete
12. Save this TTK file.
13. Use Extract function to extract the leveraged Resource.rc


To apply pseudo-localization to newly added un-translated strings:
1. Open the leveraged NewRC.ttk
2. Click from menu Tools -> Extract Terminology -> Glossary
3. Select "Tab Delimited", ,"From untranslated strings", "Include ampersands (hotkeys)", "Exclude locked/frozen strings". Then generate the glossary file.
4. Open the generated glossary file with Excel, there will be two columns of data, delete the second column, then save the file
5. In Catalyst, create a new TTK project file, insert the glossary file, then perform Pseudo translation. Save this TTK file.
6. Open the NewRC.TTK file again, use leverage function to leverage translation from the TTK file created in step 5.
7. Save
NewRC.TTK, then extract Resource.rc


An I18N-ready Blog service?

My colleague asked me to input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o examine if Blogger can display them correctly.

Well, 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

許功蓋

The Killing Point of a Project

Joseph Philips, the Director of Education for Project Seminars, has an interesting description for the project phase deliverables and examing the project status and project advancement. He said, "The idea of killing a project at phases is why phase completion is also called a kill point."

Well, I do think it's quite interesting. The point to kill a project, project team, or the project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