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希望工作夥伴們夠 Smart ,最好能舉一反三等等,但是怎樣叫做做事聰明一點,實在太模糊了。那麼來學學 SMART 吧。
所謂的 SMART 即是:
- Specific
- Measurable
- Attainable
- Realistic
- Timely
Specific
舉例來說,小朋友在被詢問將來想變成怎樣的人時,常會說「我將來想要變成很有錢」,其實對小朋友來說算是夠明確認,但我們學到更多知識後,會學到這不是個很明確的說法,好比說「將來」是指哪時?一分鐘以後也是將來,一年後或是十年後都是將來;有一百萬算不算很有錢?還是要有一億才算是很有錢?所以較明確的來說,例如「我希望在工作滿五年之前,我可以存到一百萬」。
通常可以從下面幾點來省視自己的陳述夠不夠明確:
- Who: Who is involved?
- What: What do I want to accomplish?
- Where: Identify a location.
- When: Establish a time frame.
- Which: Identify requirements and constraints.
- Why: Specific reasons, purpose or benefits of accomplishing the goal.
Measurable
上面的例子其實已經點到 Measurable 了,也就是指出「一百萬」,這部僅是明確的數字,並且他也是可以被量測的。可量測,通常比較容易,例如「我希望能夠更有錢」,那麼只要先計算出原先自己有多少錢,那麼下次在去比較就知道目的有沒有達到。
但有時我們不太容易讓自己的陳述或是希望變得容易量測(評估),例如「我希望生活能夠過的更好」,這例子在評斷是否可以量測之前,其實這陳述本身就不夠明確。不過還是可以嘗試用一些量化的手法來加以分析評估,例如:
- 原本每個月的收入有多少
- 原本每個月的支出有多少
- 有哪些期望性的開銷是暫時被延遲的(非必要性開銷)
- 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
- 平均每週的閒暇時間
有時候這還是很難實現,特別是關連不顯著時。
Attainable
Attainable 被解釋為「可達成的」,舉例來說,如果我現在體重 100 公斤,我希望以每個月減 2 公斤的速度減到 80 公斤,也就是預計花 10 個月總共減 20 公斤,這樣的計畫看起來便是可以達成的目標。計畫是否是可達成的,一個技巧是把更細節的步驟名列出來,而不是只有簡單的「我的短期目標是升到資深工程師」。
Realistic
目標是不是夠實際?這比較不是客觀的看法,比較是主觀的省思。你說「我希望今年可以賺一百萬」,如果現在你根本沒工作,看似這目標很不實際,但如果你其實有個計畫,例如你打算加盟某連鎖業,那麼也許這目標就很實際,很有可能達的到。
關鍵在於自我是否確切希望達成,並且也是能力所及。
如果一個小學沒畢業的 30 歲的人說他希望考上律師,只有他自己知道這目標實際與否。
Timely
一個目標必須要有明確的時間點,例如十年內,或是下個月的 1 號。
SMART 是個不錯的思考準則,用以輔助讓自己在訂定計畫時能夠更為明確、有計畫性的、實際的、易評估/量測的,在計畫開始之後也較容易隨時審視進度與達成率。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