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工作態度 (1)    方法論 (5)    本土化 (9)    危機管理 (2)    死亡 (1)    自我成長 (1)    自我管理 (3)    決策管理 (1)    版本 (1)    社會 (2)    品管 (3)    風險管理 (1)    效能 問題 (1)    時間管理 (5)    專案 (10)    教育 (1)    產能 (1)    產業 (5)    軟體 (4)    測試 (10)    閒聊 (14)    溝通 (4)    道德 (1)    漫談 (23)    管理 (1)    機器翻譯 (1)    簡轉繁 (2)    翻譯 (8)    booksore (1)    Chinese (1)    Flash (1)    G11N (1)    I18N (3)    Industry (1)    L10N (8)    politics (1)    Project Management (6)    Revision (1)    Software (3)    Testing (4)    Time Management (1)    Translation (4)    UI Design (1)   

2005年8月2日

量販通路、便利商店、以及傳統通路的價格迷思

記得約略十年前左右,先是萬客隆開始營業,他起先的經營模式是倉庫式的。受限於當時法令規定,萬客隆採會員制,且會員的申請必須是公司行號。早期會員的申請審核還有點嚴格,你還必須出具公司證明,當然各分店落實的程度再談。此外,萬客隆的商品,都是真的量販的,比方說,你要買個A4紙,你只能一次買半打或一打,他不單賣一包的。

過些時候,家樂福開始開張,他起先也是採倉庫式的,也是要會員申請,但是會員申請的規定就比較疏鬆,你可能給張公司名片他就讓你申請。目前大家所認識的家樂福,基本上已經不是過往那種倉庫式的營業了。

為什麼要提這個主題呢?因為在過往這些大型量販店開始營業時,由於他的商品「普遍」都很便宜,大家一窩峰的往那邊跑,傳統所謂的雜貨店或超市生計受到影響。以往大家習慣的消費模式改變,例如你憑常會在鄰近的雜貨店或超市買日常的用品,如衛生紙、奶粉、沙拉油等,這些東西大家開始往量販店跑。

不過,當時,母親的研究卻發現,鄰近的大型超市,很多商品卻往往比大型量販店還便宜!?奶粉、沙拉油、醬油等,量販店常常還貴個一、二十元!?那大家為何印象中量販店東西便宜,開始第一優先想往量販店跑?

你有沒有想過,量販店哪時真的跟你保證他裡頭所有的商品一定比外面便宜?

量販店打的主意,不過是針對某些重點商品,他策略性的超低價,吸引你過去。由於他裡頭的商品上千種,你一旦去他那裡,你由於一方面對他的印象是東西都比較便宜,另一方面因為商品齊全,你會乾脆把日常生活相關的東西一併購買。食、衣、住、行、育、樂,樣樣全包。
食:量販店內,從乾糧如餅乾等,蔬果,料理相關如醬油、調味料等,飲料,酒等
衣:量販店往往有自有品牌的服裝,從襪子,內衣褲,休閒服,鞋,到西裝套裝等都有
住:油漆,簡易傢具如櫥櫃、床墊、書櫃等
行:汽機車相關配件用品
育:量販店內現在多伴有一些書,適合一家大小不同年齡層觀看的書
樂:休閒用品,例如烤肉用具、野營、體育用品等

量販店打的主意就是這樣,他一方面盡量讓他的商品齊全,一方面吸引你過去消費,並且希望你在那邊盡量把你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所有相關用品一次夠齊,還包含一家大小的全部買齊。但是量販店真的有跟你保證每樣商品都一定便宜嗎?沒有。

舉最簡單的例子,台灣啤酒玻璃瓶裝,傳統超市一瓶賣45元,量販店一般定價也是45元!雖然台灣菸酒公司的商品價格是比較硬一些,但至少這就是一個參考了,尤其在台灣菸酒公司從早先的菸酒公賣局民營化之後,其實價格也已經比較符合市場機制了,量大,其實價格都可以很漂亮。但是你還是看到,量販店銷量大,但是賣給你的價格卻比你鄰近的超市沒有便宜到哪去,甚至更貴!

接著來看看傳統通路,傳統通路包括社區性的超市,跟已經很難看得到的鄰里的雜貨店。
一個量販的迷思繼續存在著,為什麼在量販店已經很普遍的現在,還是有不少商品居然還可以在傳統通路買到比量販店更便宜的價格?

例如離我住的地方不到30秒路程的一間沒有加盟的便利商店,其實就是改良版的雜貨店,裡頭賣的一公升裝美樂、ASAHI、麒麟等啤酒,幾乎永遠都比超市跟量販店便宜?量販店在沒有特價時,一公升裝麒麟啤酒,還要賣你一瓶115元,我附近的雜貨店卻可以全年賣你105元!

跳到便利商店好了,現在全台的便利商店,在都會區已經算是很氾濫了,方圓5分鐘路程的一個範圍內,可能會有超過三~四家便利商店,例如7-Eleven、全家、萊爾富、OK等,稍微離市中心遠一些的地方,便利商店其實也還不算少,對於在都會區生活的人來講,方便是很方便,半夜渴了,肚子餓了,都還可以到這些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買些東西充飢。

可是便利商店卻也同樣的從來沒跟你說他的東西便宜,他只是想跟你說他想做你的好鄰居。大家都知道,你如果在外租房子,平時買包裝水在家引用,你不會到便利商店買,因為貴。你會找空去超市或量販店一次買個幾瓶。偶爾缺個什麼,或臨時想吃個餅乾,是會到鄰近的便利商店買沒錯,但是你可能還是會計畫性的不定時的到超市或量販店買些東西,例如洗髮精、沐浴汝等,你通常不會在便利商店買。

但是再拿傳統雜貨店來比較一下,如果你很「幸運」的,住家附件還有雜貨店還營業著,你大概會發現,像是飲料、零食等你本來可能會在便利商店購買的,這些東西在雜貨店裡,卻幾乎都比便利商店便宜!!

你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對勁?

為什麼像量飯店這種每天單日可以賣出數量非常龐大且產品線非常多樣性的商店,以及在全台擁有非常多據點、每天累計起來總銷售量也很驚人的便利商店,他們店內的商品卻往往並沒有比傳統通路賣的還要便宜!這是不是一個合理的現象?

如果你經常到了量販店,就會某種程度的認為裡頭東西幾乎都很便宜,然後會盡量把你日常相關所需一次購足,或是你是平常覺得方便就好,所以經過便利商店就會消費的人,你是不是要稍微思考一下,你的消費行為,在供需機制下相對於商品的價格,合不合理?

傳統通路下,只有零售店才可以直接販售貨物給消費者,製造商、代理商、大盤商、中盤商,乃至於小盤商,在過往都是禁止直接販售商品給消費者的。那麼對於量販店這種具有中、大盤商規模但目標客戶確實消費者,以及在全台有相當大規模的連所便利商店,他們的售價究竟合不合理?

您好好的想想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