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工作態度 (1)    方法論 (5)    本土化 (9)    危機管理 (2)    死亡 (1)    自我成長 (1)    自我管理 (3)    決策管理 (1)    版本 (1)    社會 (2)    品管 (3)    風險管理 (1)    效能 問題 (1)    時間管理 (5)    專案 (10)    教育 (1)    產能 (1)    產業 (5)    軟體 (4)    測試 (10)    閒聊 (14)    溝通 (4)    道德 (1)    漫談 (23)    管理 (1)    機器翻譯 (1)    簡轉繁 (2)    翻譯 (8)    booksore (1)    Chinese (1)    Flash (1)    G11N (1)    I18N (3)    Industry (1)    L10N (8)    politics (1)    Project Management (6)    Revision (1)    Software (3)    Testing (4)    Time Management (1)    Translation (4)    UI Design (1)   

2012年1月6日

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語出《孟子•盡心下》,意指不可一味的拘泥於書上所記載的,而不知變通,僅是盲從盲信。

每個人應該要建立足夠的自信來做自我判斷,也要知道變通。

廣義的來看,不光是書本,如果你聽到什麼人講了什麼話,應該要保留最小部分的懷疑。所謂的「三人成虎」,「曾參殺人」,就是說當有一個人告訴你地球是平的,你哪會相信,但是二個人、三個人、一百個人都跟你講地球是平的,你是不是要開始懷疑難道過去了解的地球是圓的的事實、照片上看到衛星拍到的地球是個球體,這一切都是謊言?

基本的懷疑要有的。這是讓自己至少有退路的最後一步,你不應該直到自己已在懸崖邊上了才發現你把過來的路全都毀掉了!那就好比你現在發現有項投資真是太超值了,相當好賺,甚至是「保證賺錢」,然後你要把你身上所有的錢全部都去做這項投資嗎?當然不行,你一定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老本,避免那千萬分之一的機會你這項投資付諸流水;要不,除非你可以很瀟灑地去當個街友,當個流浪漢。

選舉時期也是這樣,媒體有政黨傾向這不是第一天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覺得看公共電視的新聞實在很乏味,你天天看偏綠的媒體新聞,或是你天天看偏藍的媒體新聞,建議你應該偶爾轉一下其他新聞台,或看看其他報紙,比較一下其他媒體對於同樣一件事怎樣報導怎樣評論。

要知道,任何一個人講了什麼一句話,一定有前後文。如果說你現在只聽到我講一句「我不喜歡搭公車」,你應該稍微想一下我可能在怎樣的情況下講出這句話,有沒有其他前後文?也許我前面正好跟朋友聊到說「我聽到有個政府官員講說『我不喜歡搭公車』...」,或是可能我前面講了「如果多數的公車都跟前面這輛一樣橫衝直撞,司機不守交通規矩,又愛狂按喇叭,車上乘客幾乎都不愛讓座給老人家,那麼我想我不喜歡搭公車...」,然後我的句子被截斷了,它的意義就不相同了。

多數人通常喜歡選擇自己喜歡聽的,周遭的人只要講到什麼不符己意的,常常我們會有意無意地把它忽略掉,直接無視。好比過去我曾針對同事的某些工作方式做了建議,但他由於某些因素並不喜歡我,於是直接忽略我講的,回過頭去還是照他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做。事實上採用我的方式大概只要二小時可以做完的事情,他寧可花上十二小時瘋狂加班把它做完。類似情境發生在另外一位對我並不排斥甚至把我當老師看的同事身上,會嘗試照我的建議去做,加上自己的理解,他發展出對於他很合用的方式來處理事情,我一直看到他做事相當有效率,屢次與他合作也相當順暢愉快。

有沒有看過那種陷入情傷的人,天天當作自己有多麼難過,好似別人都不懂那樣,不管他是不是會經常跟周遭的人訴苦,但是個把個月還無法走出過去那般,旁邊的親朋好友同事們怎樣勸說開導完全沒用。其實這樣的人就好比沉浸在自己的悲情當中,旁人的好言好語都不是他想聽的,他就是想當那悲劇英雄,如果他身旁坐了一個跟他一樣跟陷入情傷的人,搞不好兩個人一拍即合!